在华夏的广袤土地上,民间对于家院的形状有着深厚的传统观念。人们普遍认为,房子的地势应当前低后高,寓意子孙英豪。这一理念,在河南林县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前低后高儿孙英豪,前高后低儿孙不昌。”
在建造宅院时,院子应避免呈簸箕形,因为人们认为这种形状会散财。在修建陪房时,有一种传统做法就是外段内收三分,以此守财聚宝。
宅院理想的状态是四方形,特别忌讳三角形。想象一下,三条腿的房子在视觉上显然不够和谐。在东西屋的建设中,有句俗语:“宁叫青龙出头,不叫白虎张嘴”,意味着西屋的房间数量不应超过东屋。
房子的间数也有讲究,忌双数。一般以一三五为一幢。这其中有一个俗语:“四六不通脊,通脊死闺女;或是四六不做主”,意味着家里人可能没主见。
在邻里之间,院墙的高度不宜高于其他人家,否则可能会遮了人家的风水,引起纠纷。盖房出檐忌遮盖到邻居的房子上,也忌水滴到人家屋顶上。排污的水沟也不应从人家房子下流过,以免冲走别人的财气。
门对于一个家来说至关重要。以前,人家门前若有水池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门口直冲大路或小巷同样不佳,门口冲大路会被认为会遭鬼气。若不可避免,可在门口悬挂“八卦镜”或竖立“泰山石敢当”以化解。
门前忌有树,容易引来疾病。门也不宜与邻居对门,二门相对对两家都不利。门和窗户是居家的气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要谨慎处理。同一个房子的门的方向最好一致,一个房间不宜有多个门。房门的门扇大小也要相同,一大一小则被认为不吉利。
这些传统观念和禁忌,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也是华夏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在某些地方被遵循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