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寒冷中的温暖与生命的节奏
大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来临。斗指癸,太阳行至黄经255度时,我们迎来了每年公历12月6至8日的大雪节气。这是一个反映降水量的节气,意味着天气愈发寒冷,降水形式逐渐转化为雪。
尽管名为“大雪”,但并非指降雪量一定很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也就是说,大雪期间,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但实际的降雪量并不一定是全年最大的。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降雪量较小,而北方则已是一片冰雪世界。
大雪节气期间,最常见的天气现象是降温、下雨或下雪。强冷空气的来临往往能带来较大范围的降雪或局地暴雪。例如,在我国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降雪量最大的时期并不在大雪节气,而是在2月下旬的春季雨水节气。
古人将大雪节气分为三候,以更准确地描述其气候特征:初候,鶡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每一候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阴阳转换的敏锐观察。
大雪节气,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反映了丰富的节日民俗。谚语有云:“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在古代,大雪前后,气候恶劣,人们减少出行,遵循“秋收冬藏”的四时规律,好好休整。这个时节也是腌制食品的好时机,老南京就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习俗。人们忙着腌制咸货,迎接新年。
喝红薯粥、兑糖儿、进补等也是大雪节气的传统习俗。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糖儿客”的场面也出现在温州街头。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长,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大雪时可以适当吃一些柑桔类水果,如南丰蜜桔、琯溪柚子等,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也可以通过喝姜枣汤来抗寒。
大雪节气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让我们珍惜温暖的时刻,遵循自然的节奏,享受生活的美好。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怎么能少了酒与肉的相伴呢?当我们谈论起冬酿,便想到了古人从立冬开始,一直到次年立春这段时间酿制的黄酒。大雪时节,正是这一传统的一部分。冬季的清澈水体和适宜的气温,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酒能在低温发酵中慢慢酝酿出醇厚风味。尽管我们的祖先未必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但生活的智慧引导他们做出了这一选择。
如今,冬季已不再像古时那样难熬。人们照常工作、上学,遇到下雪的周末或节日,便会兴奋地与朋友一起赏雪。但在古代,这种精神层面的享受更多的是富有阶层的特权。比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豪贵之家在降雪时会开设宴席,塑造雪狮、装点雪灯,与亲友聚会。《武林旧事》也描述了宫廷中赏雪的情景,以及精美的雪花装饰和雪灯。窈窕淑女身着冬装,手捧暖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大雪时节,冰凝水冻,正是藏冰的好时机。可能有些朋友会认为古代没有冰箱,夏天就无缘冷饮了。其实不然,我们的祖先从先秦时期就有冬季取冰藏冰的习惯,以备夏日使用。《诗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在古代的皇室和富裕人家,建有专门的冰室来储存冰块。冬季藏冰,到了夏天就可以拿出来使用,无论是用来降温还是制作冷饮,让生活更舒适的也为夏季带来一门不错的生意。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节气的诗词。柳宗元的《江雪》描绘了一幅寂静的雪景画面。白居易的《夜雪》则描述了被衾枕的寒冷和窗户的明亮所惊醒的夜晚,知道雪下得很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展现了北风的呼啸和雪花的纷飞。左河水的《大雪》描述了万山凋敝的景象和白雪与梅花的相映成趣。罗隐的《雪》则表达了对丰年瑞雪的矛盾情感。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描绘了终南山的秀丽雪景。高骈的《对雪》则展现了富贵人家在雪中寻欢作乐的情景。而张孜的《雪诗》则描绘了长安的大雪天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这些诗词生动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雪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体验。 (插播环节:推荐阅读更多古代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冬季的酿酒、藏冰、赏雪都是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活动。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感受古人的智慧,欣赏美丽的雪景,品味醇厚的黄酒,度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冬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