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周易八卦 >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惊蛰,万物苏醒的序曲

惊蛰,古代称为“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日舞者。斗指丁,太阳之舞到达黄经345°,在公历的3月5日至6日之间,这个节气便悄然而至。作为干支历卯月的起点,它标志着仲春之月的开始,万物在震动中苏醒,生发之势如春芽破土。

随着惊蛰的到来,阳气迅速上升,气温渐渐回暖,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春雷初响,打破冬日的沉寂,雨水也愈发频繁,滋润着万物生长。在这一时节,动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惊蛰的重要性在农耕文化中不言而喻。农耕生产与自然的节律紧密相连,这一节气被视为春耕开始的标志。传统上,人们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认为它是大自然苏醒的象征。所谓“春雷惊百虫”,就是指春雷开始响起,唤醒潜伏在地下的冬眠生物。此时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繁忙的春耕季节。

谈到惊蛰的特点,不得不提“惊蛰三候”。这一时节,气温进一步回升,雨水增多,春意盎然。除了东北和西北地区仍带着冬日的银妆,其他地方都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华北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经回升到3-6℃,江南地区更是超过了8℃,呈现出融融的春光。

随着温暖的气候,病虫害也更容易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相继生长。及时防治病虫害和除草成为这一时节的农事重点。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也需引起重视。

惊蛰时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春雷。俗话说“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而在现代气象科学看来,惊蛰前后的雷声是由于大地湿度逐渐升高所致。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惊蛰始雷”都与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除了自然气象的变化,惊蛰还有许多民间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祭白虎化解是非。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为了化解可能的是非和阻碍前程发展的恶势力,人们会祭拜白虎。“惊蛰吃梨”也是一项流传已久的习俗。据说晋商渠家就是在惊蛰时期通过梨的贸易逐渐积累财富。“蒙鼓皮”和“打小人”也是与惊蛰有关的民间习俗。“蒙鼓皮”形象地描绘了雷神敲击天鼓发出雷声的情景。“打小人”则是一种驱赶家中鼠虫蚁的方式,人们会用艾草点燃来驱赶它们。这些传统习俗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愿望。

下一篇:没有了

周易算命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