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罗盘是有指南针的方位盘。从物理上说,它实际上是利用指南针定位原理来测定方位的工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仔细探究罗盘的“前世今生”,我们不难发现,罗盘的发明和应用,是古代先民对于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不断探索的结果,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那些风水学家们。正是由于他们在不断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才有了罗盘的发展和完善。对于研究风水学的人来说,罗盘可不仅仅是一件测向工具那么简单。罗盘上逐渐增多的圈层和日益复杂的指针系统,代表着古人对于宇宙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意味着风水这门古老学问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可以这么说罗盘的发展史,正是一部生动的风水学发展史,罗盘上所标示的信息蕴含了大量古老的知识与智慧。
罗盘是风水师参天量地的必要工具,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辨方正位风水是人们对环境进行选择和自理的一门实用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村落、城市、宫室、寺观、陵墓诸方面,风水师通过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气候及景观等等,来选择吉地,以建筑住宅或墓等。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他方面建筑的称为阳宅。经过漫长的发展,风水学逐渐分成两大派,一派讲究峦头形势,是为形势派,另一派讲究方位理气,称理气派。两大派之下,又有八宅派、三合派、翻卦派等大大小小的派别。但无论其流派如何错综复杂,内容如何玄奥晦涩和混乱,风水学的主旨却一脉相承,十分明晰一是辨方正位,是相土尝水。其中又以辨方正位为最重要。完成了辨方正位,方能结合人的八字命理,以阴阳五行之生、克、制、化关系来论吉凶。风水学的经典文献《管氏地理指蒙》里有云“卜兆乘黄钟之始,营室正阴阳之方,于以分轻重之权……生者南向,死者北首。”又说“卜兆营室二事,一论山,一论向,为堪舆家第一关键。”要实现基址选择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统一,“辨方正位”是必须做到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风水学的源头来证明这一点。
既然方位和吉凶有密切关系,那就不能马虎对待了。不仅东西不分南北颠倒是大错,就连一丁点的偏移也不行。随着辨方正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化,仅依靠目测或者简单的工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时测定方位更为精准的罗盘就应运而生了。罗盘的出现使人们对方位的感受更加具体,比如一开始人们只知道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罗盘,人们对方向的分位也衍生出八干、四维十二支,合称为二十四向(又称二十四山)。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各种复杂的方术理论,充分满足了精确化的需要。
风水学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风水家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罗盘上。风水师则通过磁针的转动,寻找最适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时间;尽管风水学中没有提到“磁场”的概念,罗盘上各圈层之间所讲究的方向、方位、间隔的配合,却暗含了磁场的规律,具有防止选址于地下磁场紊乱、地质不寻常的地方的功用,从而达到“避凶”之目的。这是因为
罗盘之磁针极易受外磁场干扰,遇到上述地方则磁针“浮而不定,偏东偏西,不归中线”,风水师认为这些地方非吉地,应避之。从生物磁场学的角度看,这有一定道理,紊乱的磁场会影响人体的生物磁场,引起事端。即使今天,人们的住宅或工作场所也应远离金属矿厂、高压线、发电厂和变电所为好。这或许也是风水罗盘“辨方正位”功能的深层原因吧;
罗盘的基本结构
罗盘主要由内盘、外盘、天池指南针三大部分构成,还有天心十道。
(1)内盘
内盘就是紧邻指南针外面那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内盘印有许多同心的圆圈,一个圈就叫一层。各层划分为不同的等份,有的层格子多,有的层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层有384格(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个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样。罗盘的各种内容分别印刻在内盘的不同盘圈(层)上,通过转动,吉凶占验都在这里进行
(2)外盘
外盘为正方形,是内盘的托盘。在四边外侧中点各有一小孔,穿入红线成为天心十道,用于读取内盘盘面上的内容。天心十道要求相互垂直刚买的新罗盘使用前都要对外盘进行校准才能使用。不过,有些罗盘特别是内地制造的罗盘没有外盘,使用时不太方便。有外盘的罗盘多为香港和台湾近现代生产的。
(3)天池与指南针
天池位于罗盘中心,内置指南针。,指南针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较为传统的形式,仅用一圆形直针,指南一端用红色涂染,因为按阴阳五行之说,南方为火,为朱雀,为赤雉之血所染,所以配以红色。另种为近现代的形式,类似于钟表的指针,指南端为红色或有箭头;而指北端为黑色,顶端为一圆环,两侧带有凸角。通常把圆环称为牛鼻,凸角称为牛角,其象征牛头,有牵引导向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种设置呢?原来,中国历来以农业为本,农耕离不开牛,在古代的黄历中,看某年如何,要看有几牛耕田,牛数越多预示着某年的收成越好。由于罗盘中有24节气等内容,与农业关联密切,所以指南针的这种形式,蕴含着罗盘对事物的指导意义,也易于辨认磁针的指向。在天池的底部有一条红线,称海底线,其对正地盘正针的子午正中方位,在其北端两侧有两个红点,使用时磁针的北端要与底线的北端重合。在现代产的罗盘中,天池底部常用表示东南西北的十字线,更方便辨认。
(4)天心十道
天心十道是固定于外盘上且通过天池中心的两条相互交叉垂直的红线,当转动圆盘时,依靠天心十道线就可读出盘面上的内容,由此可推知线向方位吉凶如何。无外盘者则无天心十道线,使用罗盘时需要弹线定向。随着风水学的盛行和流派的繁复,以及阴阳五行的推算占验,明清以来的风水罗盘逐渐发展为多层而细密的分度,一般少则几层,多则几十层。不过深入分析却不难发现,罗盘最基本的还是以后天八卦为基准,组八干、十二支组成的二十四个方位分度。所以不论层数增加了多少,罗盘最核心的结构总是不变的,即总是以天盘、地盘、人盘三盘和正针、中针、缝针三针为基本框架,这就是所谓的“三盘三针”。其他诸盘是对三盘的注释和进一步的具体化,是为三盘服务的。“三盘三针”由内到外依次是地盘正针、天盘缝针、人盘中针。三盘同分为每格15度的二十四山(八干、十二支和四维)。磁针指向子午正中称正针;指向壬子、丙午之缝称缝针;指向子癸、午丁中间称中针。关于地盘正针的创立时间,目前已经不可考,最晚在唐代已经开始使用至于缝针和中针,根据清末刘公中在《堪舆避谬传真》一书中的说法,缝针二十四山为杨筠松所创,用来测天十二宫;中缝二十四山则为宋人赖才素(赖布衣)所设,用以测天星。,又有杨公缝针、赖公中针之说。
三盘三针图
由于三针的指向不同,产生了以何为准的分歧。历代风水师各持己见,形成了不同的门户流派。其中以主张三盘合用的三合派应用最为广泛。三合派认为,“正针可辨方位阴阳,中针可察天星贵贱,缝针可占五行生死”。(清代曹昞《地理犀精附说》)事实上,三针指向的不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李约瑟从磁偏角出发,指出正针所指是天文上的南北,至迟是在公元8世纪上半叶时所定;缝针是杨筠松在公元880年前后观察到当时的磁偏角东移,因而把正针的方向作7.5度西移;到了12世纪,磁偏角又向西移,赖文俊按正针的方向向东移7.5度。三盘三针是为了适应磁偏角的移动而做的相应改动,也忠实地记录了这种偏移现象,成为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磁偏角现象的实证一个罗盘上竟然有三个子午向,也就是三个南北向,对于这一点,刚开始接触风水罗盘的人可能难免感到纳闷。为什么三盘三针所指的子午向之间会形成夹角?这就涉及到磁偏角的问题了,值得在这里好好讲讲。如上所述,地盘正针所指的子午向与人盘的子午向之间形成一个7.5度的夹角;地盘的子午向与稍外层的天盘子午向也有一个7.5度的头角一个在偏右位置,一个在偏左位置。其实,这个夹角便是人们常说的电偏角。正针与缝针错开半格,实出于对磁偏角的校正。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磁针所指南北,并不是子午线,其间存在一个角度即地磁偏角。磁偏角的数值各地不同,随时也会有微小差异,但古代风水家却凭自觉来解释这一现象,如《罗经会心集》以为“盖针体属金,虽经火炼,终不能胜南离真火之气,因避真火之气,故不能指正位而偏于左,乃五行之气使然。”还解释道“古人春分之日,树八尺之皋,以测太阳出入之景表而定东西,再架十字线以分南北,四正定而八方之正位皆得矣。圣人以不便民用,仿元女针法,制土圭代之,即罗经也……然天之气与地之气常略参差,臬所校较浮针而偏丙,于是适其变,立内、外两盘,以浮针所指之子午为正针,臬所测值壬子丙午之间为中针。”
地理极与地磁极的关系图
大概因为直观看来,指南针(浮针)所测之南北是基于地球上的方位,所以叫地盘;而臬影所测之南北是基于天上太阳的光影,故称天盘;而北极之子午则称为人盘,以示与天、地盘相呼应。今天看来,用五行之气和天地之气来解释磁偏角,有其简单幼稚的一面,而且容易发生错误,但天、地、人盘之设却颇有科学道理和哲学哲理,蕴藏着人们对地磁偏角与人体的某种心理、生理联系的认识与处理,是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