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罗盘 >

风水罗盘层数的演变与易经大师

  • 风水罗盘
  • 2021-12-13
  • www.luopanw.cn
  • 罗盘的使用方法
近来网络频传“易经大师级别图”,《易经》(周易)和“大师”之名号绑在一起被调侃。有些视频号、快手号、抖音号、“量子云云”公众号也有相似的“周易算命”“周易看相”“五行易术”的不少段子。模仿江湖术士,博得网友一笑,这些段子手自以为揭穿了所谓的封建迷信或骗术。其实不然,大都是哗众取宠。无知者无畏,很多讲段子的人本没看过《易经》,现行本《易经》原文可有“算命”?有“五行”?有“面相”或有“量子”吗?所以,诚劝这些人先通读一遍《易经》,再来写段子、敲键盘。打着“易经算命”招牌行走江湖的部分人,被冠以“易经大师”的称号,这不但不尊重经典,好好的“大师”一词也被带偏了。用流行的话讲,《易经》躺着也中枪。
就事论事,给“易经大师”分级别化层次的无非三种人。要么学了几天《易经》,对易学延伸的数术浅尝辄止、侃侃而谈,以五十步笑百步;要么,就是易理派(学院派)高人看不惯扰乱学术环境的一些个跳梁小丑,说了几句逆耳的真话;要么就是圈外人士,善于给与易相关的书籍和爱好者乱扣帽子。可气的是他们没有完整读过一遍《易经》。
有些“引流”公众号,所谓的“读懂周易(易经)这五句话,人越来越有福气”,还有什么“易经做人最忌讳的,是太有身份感云云”;“好夫妻,一直都在装傻”“读易经可以走上坡路”等等,这样的鸡汤文章,几乎每篇阅读量突破10W+。诸如此类的鸡汤文章,所谓出自《易经》的那些话,不知他们从哪个合订本摘抄来的,今行本或简帛易并非如是说。仔细端倪,有些话摘录于古籍《尚书》《左传》《国语》等,然后从平台留言频频点赞称快来判断,这碗鸡汤,他们真干了!你以为这碗鸡汤喝的是“易理”么?其实,只不加了点药引子在里面罢了。有些人云亦云者中毒至深,管中窥豹,以为《易经》本该如此。如图所述,这些人同样该看看“某专科”。也由此可见,给“易经大师”分层次,不仅仅是易学界的悲哀,也少不了看客给自己不懂的学问瞎定论之嫌疑。
不可否认,《易经》包括象数理占,由占而联系到预测。由易数到数术,便与河图洛书相联系。可谓儒门释户道相同,有共性而已。把算命、看相、五行术与易经捆绑在一堆抱团取暖,这自然不是易经的初衷,但却是有些术士的终极目的。所谓以道御术,术这东西过于玄就失去了吃瓜群众,所以要讲理,有歪理也能走遍天下。好比是水泊梁山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有些人却贴着囧脸密谋诏安一般。很多人说易经是算命的书,易经原文也这么讲么?很多人就是对《易经》误解太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古往今来这个行业的确有不少不学无术之人。其实,易卜与算命真不是一套体系。
易卜或从《连山》《归藏》走来,源远流长。可惜《连山》失传,好在从殷商甲骨卜辞可窥探龟卜。考古发现,殷墟文字丙编·247号(藏于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包括“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前辞”刻录占卜的时间与负责贞问的贞人姓名,“命辞”讨论这次占卜要问的问题,甲骨占卜“占辞”是商王根据卜兆所作的预言,“验辞”就是实际应验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占辞”和“验辞”常常被省去。省去“占辞”才使占卜大众化,省去“验辞”是因为有些事的应验期较长,不便跟踪刻录。由此可见,龟卜之法从选材(龟甲)再到打磨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逻辑清晰,体系完善,一丝不苟。
 
重要的话讲三遍,而《周易》讲占筮,占筮比算命高级多了。因为它关乎国家大事、人文情怀。占筮是继龟卜之后的一种重要占卜方法,《左传》“筮短龟长”的说法是很好的佐证。筮法选材并非骨材,而是50根(合大衍之数)蓍草推三才(天地人)之数,讲究“感而遂通”“相由数生”之法。筮法要经过分、挂、揲、归、扐等步骤,十八变才推演一卦,使用起来并不方便,这就有了京房“火珠林”占法,只需要三枚铜钱就可代替50根蓍草,三枚铜钱掷六次就可以成,之所以讲“掷铜钱”而不说扔铜钱,是古占筮者对占卜的讲究与敬畏。 《易经·蒙卦》就有“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的说法。不用多数,筮有原则,再三筮之,则不恭。
科学家、院士们也讲“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古人为什么要占,初心是美好的,无非就是想预知未来。人天生对未来充满好奇,也对以后要发生的事寄予厚望。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真实反映了商代占卜概况。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等等无不问卜,所问之事概括起来,无非三大问三种模式“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同于灵魂之拷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这一问一答就回到了哲学的境地。有人说这不科学,其实易学不必是科学,科学也不必是易学。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指知识、学问之意,相当于希腊文的“智慧”之意,其叠词的“philosophia ”系为哲学,18 世纪后,在西方演变为广义的“科学”。足可见“科学”一词的源头与哲学相关;也可见,用18 世纪后“名词”去评论商周之际成型的《周易》,显然不妥。
易经与风水,自然也是同气相感。易经有风(巽☴)也有水(坎☲),但并没有直接讲风水,所谓六十四卦分金,十二辟卦择时等,都是风水学对易经的解读。周易讲时空,风水亦如是。别的不论,讲中国古建筑就离不开风水。古建筑测绘,察山水走势,相土尝水、规划布局,多与易理吻合,二者相似理论也是穿越时空的,经得起考证。可以说,一个是充分条件,一个是必要条件,二者自成体系,但又有交集。比如风水罗盘层数的演变,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就风水而言,是一门研究地理的学问,不知有些人从哪里读到了封建迷信,多数误解与争议,都是不懂风水的人讲风水造成的。
滑稽的是,有人竟然认为五行出自《易经》,可现行本易经中的确没有“五行”一词,可他又说五行与易经是一类的,真是《尚书》《易经》傻傻分不清。五行自《尚书》《黄帝内经》打通了易理的督脉,同样创造了穿越时空的理论。所以,关于易经的一些个名号,是有委屈的。也有人将易学过度神秘化,脱离其成书背景鼓吹《易经》,这也是不可取的。易经自成书以来,就有很多谜团,有些人唯恐它不够玄奥,臆想创造、胡言乱语,真是“成易不足,添乱有余”,实为可恨。这些人颠倒是非,硬生生把经典演绎成了牛鬼蛇神,所以说给“易经大师”分层次,不仅仅是易学界的悲哀。
将要攘外,必先安内。自古学易之人,真是鱼目混杂,参差不齐。被列入“六个层次”内的易学人士,还真不少。我想,给“易经大师”分层次级别的人,就难跳出这“六个层次”。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人生有三重境界,这“六个层次”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回头路,仍一片茫然。用哲学家冯友兰的话讲,这些个层次还停留在自然和功利境界,譬如搞学术研究或文学创作等,坐十年的冷板凳也不见得有油水,而学数术恰恰相反。早上拜师,拿着罗盘和师傅拍个照,吃了午饭就可以自立门户。自立门户以后,先拿到如图所示的“易经一级证书”,到处参加宣传,给自己贴金。有了这些证书,好比老鼠有了杀手锏,敢和猫斗嘴,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侃侃而谈。
然久而久之,发现自己懂得那点学问,别人都懂。于是乎又拿起了书本,开始啃书,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有了“易经二级证书”,加上量子神奇的助攻,开始和人辩论,这就拿到了“易经三级证书”。难免奇谈怪论,胡言乱语。实力不够,就有更玄的学问来凑。不可否认,量子力学与《易经》理论有相似之处。当经典力学走向困惑时,来拯救学科前沿的量子力学,在玄的领域与《易经》碰撞,如用“波粒二象性”来解读阴阳等等。说物质波是阴质,而波粒之粒为阳。可以确定的为阳为“形”,不可确定的为变化之象、为阴、为暗物质,这种研究仍然离不开二者的共性。除了《易经》与量子的共性,还有易经卦爻辞与量子的纠缠,这一研究,目前还徘徊在二者的共性与相似性之间,尚未有新的突破。
既然量子解读不了《易经》之谜(如彖爻象数、卦序之论等),那么,天下懂易之人,舍我其谁。于是乎,到处和别人抬杠,如“宇宙易经研究会某副会长”说他破译了“易经密码”,一口一个别人误读错解《周易》。到这个份上,算是拿到了“易经四级证书”了,所谓“争论不休、兴奋狂颠”。好比英语考试,有了四级证书还得拿六级,要做易学研究型人才,这是一条捷径。开始羡慕那些入世则为王侯将相,出世也能看山是水的高人。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终于开始著书立说,不管写什么,自认为自己站在“金字塔”之上,其实内心充满了疑惑。有些人还是从惶恐里走了出来认真研究易学,所谓“易经七级证书”也被雪藏了。
给“易经大师”划层次,将古往今来的易学大家置于何地?话说回来,害群之马推不倒历代研易大家铸的易学大厦。试问?田何、周王孙、丁宽、施仇、焦延寿、郑玄、王弼、孔颖达等人应该颁发几级证书?这事儿估计办证之人也犯困。每个人都有给“易经大师”划分等级的权利,但级别终究是名号,华而不实的东西稍纵即逝。不以名号级别说大师,但为学术辟蹊径。用史学大师陈寅恪的话说,这样才能与光同尘。
研易路上,我们除了称赞易道广大。还有很多事要做,周易的作者和成书年代仍有待商榷;周易的内容和性质有待论证,易传的作者时期、卦序排列依据等等仍在探讨,帛书、简易的考古易研究以及易学史、易学哲学史、易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比较等都刻不容缓。这些问题解决了,外界偏见也会消失,“易经大师”的名号终成过往,丢掉所谓层次与级别,静下心来研读《易经》,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中国风水罗盘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