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易卦气论融合了易经六十四卦与历法,其中最为流传深远的理论便是六日七分说。卦气,即值日卦,掌管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以及十二个月中的每日每时。
何为六日七分说?这一理念最早见于《易纬》,相传由孟喜易所创。在《易纬‧稽览图》中有详细记载,而郑康成对其进行了注解。具体来说,这一理论将一年的时间分配给六十四个卦,每个卦掌管六日七分,这里的“七日”指的是八十分中的七份,换算成时间就是六日再加一些时日。
进一步探究,我们可以参考《易纬‧是类谋》,它详细描述了四正之卦如何掌管二十四节气,而余下的六十卦则负责掌管一年的其余时间。当我们谈论一年中的日子分配时,李溉所传的六日七分图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这张神秘的图将一年的365天与易经的卦象紧密结合,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每一天的节气与卦象对应关系。
六日七分图的设计精妙而复杂,最内几圈的四正卦共二十四爻引人注目,每个爻代表一个节气。而从最外圈可以看出,一个月中大约会有五个卦在值日,这些值日卦各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焦延寿的易林值日与六日七分图颇为相似,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除了这种值日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理论如黄宗羲在《易学象数论.卦气》中的论述,以及按照乾至未济的顺序,依据易经原本的序列,每一卦代表一天的方法等。这些理论各具特色,为易经的研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至于如何在实际中使用这些理论,比如在使用《易林》进行占卜时,要根据值日卦来决定。而在某些理论中,四正卦并不直接参与值日计算,而是专门对应二分二至的特殊日子,如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这种理论采用的是焦延寿的易林值日法。
汉易卦气论及其六日七分说揭示了古代历法与易经的深厚联系,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宇宙和谐的愿景。这些理论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现代易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一些理论采用乾坤坎离(先天八卦图中的四正卦)作为时间划分的基础。其余的六十卦则依据《周易》的卦序,每个卦的一爻精确对应一个小时,这样一来,一个月的三百六十个小时便与六十卦的六爻总数相匹配。还有的理论采用魏伯阳的十二辟卦,每个时辰都由一卦主宰。
黄宗羲总结道,“六日七分”说是最古老的卦气理论。除了依据“六日七分”的值日法之外,还有按照《周易》卦序安排的值日、值时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展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独特划分方式,更是人类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探索与理解的体现。这些理论生动而丰富地描绘了古代智慧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