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关于《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可以写《苏菲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背景;2、可以写作者乔斯坦·贾德的个人信息和写作目的;3、接着可以写主人公苏菲学习哲学的过程与经历;4、结尾部分可以写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一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资料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构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一样。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情绪。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正因追求哲学,就必须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资料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一样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资料广,但并不紊乱,书中资料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资料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资料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明白。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正因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能够领悟哲学的真理。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理解。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能够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他没有这样做,正因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就应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二
看到《苏菲的世界》一行字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还想知道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接下来的生活会怎样,他们能否适应虽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像空气一样存在的日子。
随着故事情节的一点点发展,一个个谜团渐渐的清晰,才知原来这是一个故事中还有一个故事的小说,这让我想起卞之琳写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通过哲学老师艾伯特的讲解,苏菲一点点了解了哲学史的发展演变,而读者像我这种初学者也会不由自主的和苏菲一样跟着艾伯特的步伐,对哲学产生好奇,想去探究它的足迹。
这本书有500多页,讲述了一些西方哲学史上的主要人物和流派,如果之前对西方文化没有太多了解,对其中描述的历史人物从未听闻,读起来也许会觉得些许陌生,甚至是枯燥。读前面几个章节时我就觉得有些陌生也不是特别感兴趣,从讲述苏格拉底开始我才渐入佳境,因为以前听闻过这些历史人物,也就能耐心读下去。每一个历史时期提出的哲学观点各不相同,越接近现代越会觉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不禁佩服黑格尔、马克思等近现代哲学家的伟大,书中借艾伯特观点提到“现代科学有一大部分源自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的努力,例如寻找组成所有物质的不可见的‘基础分子’”这样让我想起牛顿说过“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说我们在敬佩今人的不能忘记古人的开拓之功。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围绕着这两个哲学问题,一部漫长的哲学史从无到有蔓延开来,书中艾伯特告诉苏菲“我们开始这门课程时所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人能回答。萨特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释,他说“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地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作为个体,我想不明白世界从何而来,我只能从现有的大家所共知的信息中对地球的产生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而对我个人来讲,我却可以实实在在地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我想要怎样的存在。我想这就是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这就是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益处吧!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纷纷扰扰,静下心来去思考它们对自己的人生是否真的有意义,那么一些名利就会放下,一些苦恼就可以淡然处之,我的存在也就更加直接地奔向它应有的价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三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红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岁的苏菲开始了她不只是关于哲学的探险之旅。
挪威作家乔斯坦的《苏菲的世界》被公认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我是在如今这一把年纪的时候才来看这本被当作西方青少年哲学启蒙读物的书。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苏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书中情节虽悬念重生却也波澜不惊。
从古希腊爱琴海的自然派哲学,到雅典城师徒三人燎原的智慧之火;从神权当道的漫长中世纪,到人性复苏的文艺复兴;从启蒙户外里为人权进行的斗争,到百科全书派对理性所做的推崇……乔斯坦将整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来。他用神奇般简单的语言,用魔术师,大白兔和姜饼人绘制出一部讲给苏菲听的哲学史卷。
苏菲Sophie,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学在古希腊语里的本意即是“爱智”。有人说,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是哲学的外在好处。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苏格拉底称自己为“哲学家”,正因哲学家的英文philo-so-pher的意思是“一个爱好智慧的人”。罗素在《论教育之目的》中说,没有智慧,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就无法延续。他认为传统道德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其一向低估了智慧的作用,又说“希腊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犯过错误”。而在对待智慧的问题上没有犯过错误希腊人,其哲学一向在亟欲找寻人类最佳的生死之道,他们关心人的伦理与道德,致力于解决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致这种幸福”。这也许就是智慧的一个重大好处。
关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他认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正因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不快乐的人?而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体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人的灵魂也相对的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种潜质,这些潜质又各自有其“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务必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体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会到达“和谐”或“美德”的境界。他认为在学校时,儿童务必学习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养自己的勇气,运用理性来到达智慧。亚里士多德说人的“形式”是由一个“植物”灵魂,一个“动物”灵魂和一个“理性”灵魂所组成,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强调,人要到达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会扭曲生活方式,都是令人无法理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张都与希腊医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传说中希腊医学的始祖,诞生于大约公元前四六零年时德寇斯岛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健康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平衡,要预防疾病最重要的
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节制饮食起居。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这就是希腊人关于幸福的智慧。
在书中描述的少校小木屋里的傍晚,苏菲对乔安说,“这样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够照亮如此的黑暗,这不是很个性吗?”
我想,在寻找幸福的路上,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根蜡烛的力量。就像新柏拉图派普罗汀所说上帝的神圣之光,那种暖洋洋的注视着人类的灵魂照耀着世间的事物的神圣之光,让一株风铃草或一朵罂粟花,一只飞离枝头的蝴蝶或是一条漫游穿梭的金鱼都或多或少的反射着深不可测的神秘之光。在去往幸福的路上,我们需要这样一簇蜡烛的神秘光芒。
我希冀着能够有这样一束光,能穿透眼前的黑暗和迷茫,照亮脚下的岩石和沙砾,能指引出一个通往幸福的方向,一条抵往快乐的羊肠小道。我期望能够有这样一束微弱但坚强的烛光,它是苏格拉底口中属于我的理性之光,我以它作为司南来明辨黑白取舍行事,我按照它带给的遵照准则,来避免为恶,避免成为一个“追求不快乐”的人。这蜡烛作为柏拉图人体三分论中的头部美德,它引领我追求智慧和勇气,让我知道就应做什么就应怎样做,让我越来越靠近自制的标向。这蜡烛照亮我作为一个人的“形式”中属于理性的灵魂,它为我描绘一个生活就应有的摸样,让我知道该“如何生活”,让我有根据去过一个“良好的生活”。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苏菲的世界》,它带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学回家时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这个平静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苏菲想象中的复杂,她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运用她独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时政的苏格拉底到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世界,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我更支持后者,,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更相信,人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们从无数经验中而出来的。哲学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欢哲学的这一点,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见,争做真理之海中最洁白的浪涛。
如果世界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杂菌,不断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向毛尖冲刺。,中间落下的人数不胜数,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紧兔毛,去把兔子看个清楚。苏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锲而不舍,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失败中去找寻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这种精神让我们用在任意一个领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们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五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以苏菲不断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引出我的好奇,然后去思考……枯燥乏味的哲学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却向人们展示出截然不同面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尤其是书中刻画的那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她面对哲学的那股强烈的好奇心,那股刨根问底、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为之震撼。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在本书头,作者就向读者投掷了一枚思考之弹,企图打开读者的思维之窗。“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不仅是苏菲的思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而对该问题思考历程的追溯,我们就能看到西方哲学的发展轮廓。因而,《苏菲的世界》不仅是苏菲哲学学习史,更是一部西方哲学简史。
在书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也按时间先后一路喷涌了出来。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绘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一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很多人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有的人会为此问题而深感忧虑,甚至是恐惧。,我有的只是淡然,并且可以大声的回答到“是的,我存在着,因为我是个思考着的人。”不去想我不存在以后,因为那是我所未知的世界,只是把握眼前,这才是现实。也许我很渺小,但我也有着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至少我这一生如此。
除了哲学外,《苏菲的世界》还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识。比如“观测太空”的那段知识就让无知的我在惊讶中了解了如下不可思议的知识“我们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从前的太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样。我们只知道它当时如何。当我们仰望一颗距离我们有几千光年的星球时,我们事实上是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太空。因为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现,这些光波需要时间才能传过太空。”
《苏菲的世界》无疑是一座宝库,一座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只要你去阅读它、了解它。读完《苏菲的世界》,我最想说的就是,自己一定要去读更多的书籍,因为,有时我们很无知。,这里的无知并不是指我们的那种自卑,或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而是说我们在冲出洞穴之后,发现我们还是处在一个更大的洞穴之中,接触到了更大的黑暗。到就剩一句话了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是啊,广阔的世界,我们要学的太多。最聪明的人就是明白自己是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的人,必能进退自如。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六
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
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
本书的另一个奇妙之处在于,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这些信虽是寄给她,却是写给一个与她同一天生日的、似乎是不存在的女孩——席德。更出奇的是,艾伯特不停地给苏菲讲课,却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似乎是席德的父亲艾勃特少校的“特意”安排,或者说他们是活在少校的意识当中。他们的谈话和举动被少校安排好后写进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女儿。故事的结尾,艾伯特与苏菲试图逃出少校的思想控制并且成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七
《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介绍了有关西方的哲学,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讲述智慧的故事。
原本枯燥无味的哲学书读起来更像是读一本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捧书细读,我了解到弗洛伊德有趣的心理学理论,佛洛伊德主张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这种紧张关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我们学到如何调整这个‘快乐原则’以迁就‘现实原则’。用佛洛伊德的术语来说,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自我’。这时,即使我们想要或需要某个东西,我们也不能躺下来一直哭到我们得到那件东西为止。“这引发了我对于心理学的好奇与探索,在了解了梦的解析,爱情心理学后,我对于心理学的了解也更上一层楼。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苏菲的世界》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意义的好奇,我们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仔细思考,永葆好奇的心态去探索,去挖掘。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所讲的一般”那些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疑难、困惑的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所有聪明人心上;一个问题都没有漏掉,而且每一个聪明人都回答过它们,按照各自的能力,用各自的话和生活。“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