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风情 >

太极与两仪道之始源及演变微探或太极本源奥秘,万物演变轨迹

在《易经·系辞传》中,有一句话道出了宇宙万物的演变与起源:“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深刻而富有哲理,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诞生与演变过程。

所谓二仪,即是阳仪和阴仪,二者分别代表阴阳。在《易经》的哲学体系中,阴阳是对天地万物的概括,涵盖了所有相对、二分的事物。比如天地、日月、昼夜等都被归为阴阳的范畴。

阴阳观念的产生源远流长,难以确考其确切起源。它可能最早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比如《诗经·大雅·公刘》中的阴阳指的是向阳和背阳。到了西周时期,人们开始用阴阳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这一观念的演变可能受到先民对日神的态度的影响。随着春秋时期的发展,阴阳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为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哲学工具。

到了战国时期,《易传》系统地论述了阴阳学说,将天地、风雷等自然事物和男女、君臣等社会事物纳入其中。易经中的阴阳学说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气的运动变化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这一学说强调了阴阳的互补性,刚柔、健顺等对立属性被视为阴阳的两种表现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易经的核心根基在于阴阳。卦象的生成与演变都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易经》认为卦画内含着阴阳变易的法则,这些法则通过具象的卦画展现了阴阳的无穷变化。这一阴阳观念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特别是与占卜实践的融合,使得阴阳学说更加具体且具备可操作性。通过这种方式,阴阳观念得以发展成系统的学说,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实际应用的价值。它展现出了人类思维的巨大飞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宇宙万物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民俗文化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