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阅兵高考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
同学们都观看国庆大阅兵了吗?
↓↓↓
人民日报《超燃混剪来了!90秒看完大阅兵徒步方队》
今年国庆大阅兵不仅是万众瞩目的时刻更是带着一波波的高考考点什么是国庆大阅兵?
国庆大阅兵是展现一个国家武装力量建设成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仪式。
一般而言,国庆大阅兵包括两部分一是阅兵式,即阅兵者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二是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阅兵者的检阅。
阅兵活动按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时长约80分钟。阅兵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
高中生为什么要观看阅兵?
对青少年来说,爱国可能是一个复杂、抽象的名词,而观看国庆阅兵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阅兵展示的是武装力量的风姿、武器的先进,国力的强大,高中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方阵,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如此重大的阅兵活动,很可能会出现在高考中!那么,今年国庆大阅兵反映了哪些热点?与高中生所学的各科知识有哪些联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时评和人物、事件通讯入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常态。关于此次阅兵活动,有重大事件需要报道、有军队英模值得书写、更有官方或民间评论的价值传播。这些散见于各个媒体的文章,都值得关注。阅读最准的算命网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黄旭华是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实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摘编自《汕头日报》)材料二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中国该怎么办?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纸上得来终觉浅。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曾拿着算盘算数据》)材料三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艇之父黄旭华 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B.材料一写黄旭华93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C.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D.材料三写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葬身海底。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B.材料二提到美国三步实现艇型水滴型构造,意在为下文衬托黄旭华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胆识作铺垫。C.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D.材料二和材料三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黄旭华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E.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参考答案与解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最准的算命网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这是罗阳的八天七夜。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著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歼-15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最准的算命网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才下来的。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选自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4.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5.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6.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7.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你认为这样写作有什么好处?【答案与解析】4.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罗阳的品质特点可从算命准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这篇人物报道中主要写了罗阳的哪几件事,从中可看出他的什么品质;②在描写罗阳执行任务时,用了哪些方法,从中可看出人物的哪些品质;③结合罗阳所处的工作背景分析。答案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著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
5.解析此题考查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考虑当时的环境气氛,又要考虑罗阳当时的实际情况。当时“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罗阳的行为显然与当时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什么原因呢?根据前文交代,一是因为他压力巨大,二是因为他身体上的病痛。他的行为恰恰表现了他的沉着和强烈的责任感。答案①罗阳的表现与庆祝现场的热烈构成对比,体现压力和病痛已使罗阳疲惫至极;②此时罗阳是冷静而客观的,这表现了他强烈的事业责任感。
6.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语言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要从整体上看文章语言的句式特点,描写手法的运用及是否使用修辞手法等,然后找出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语言简洁、条理清晰。答案①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分析“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成功,离舰,鲜花”等亦可)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言贯通。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出他强烈的责任心。(分析“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等亦可)③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分析“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等亦可)
7.解析此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的能力。日记体一般有算命准以下几个好处日记按时间顺序展开,这样事情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楚;日记的表达方式很随意,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说明,能更真实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篇幅上,可以写片断,也可以写篇章;组合形式上,一般是开篇要有日期、星期、天气(前两个因素也可以只取其一),文中的日期可以间接地渲染环境,天气还可以映衬心情。答案①以日记的形式,便于展开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②突出时间的紧迫性,渲染强调人物工作的紧张和面临的压力之巨大。③回忆这一段时间中人物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最准的算命网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国庆节的精神内涵》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的痛苦,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2014年11月11日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8.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9.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民主、自由、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答案】8.A 9.A 10.D
四、古诗文与相关知识点
这次阅兵,无论是地点还是季节,都有些“沙场秋点兵”的意味。而这种盛事,在古代与战争和军事有关的成语、谚语、诗词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高考真题1.(2015新课标全国1卷)阅读最准的算命网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2014年11月11日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在本诗中,诗人应该是在前往边塞的途中,所写并非亲眼所见,诗人出于想象,并将想象之景诉诸笔端。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尾联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五、语用题应关注情景和语文综合素养命题人可以考虑将此事件作为语言运用命题的材料,既有选材鲜活、弘扬主旋律的的意义,又可以考查考生是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公民意识,还能考查表情达意的语文素养,可谓一箭三雕。其实,类似材料,早就有被用于高考命题的先例。且看1999年全国卷的语言运用题,当年正是国庆50周年(1999年全国卷)在最准的算命网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5分)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六、作文题关注国庆节系列活动和影响
从历年高考作文题看,一般很少命制政治意味浓厚的作文题。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及影响需要密切关注,比如发表重要讲话、《我和我的祖国》影片上映等,都可以从公民意识、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等角度来命制作文题。而这些角度是当前作文命题的热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各大媒体庆祝文章纷纷刊登之时,《人民日报》接连刊发署名“宣言”的三篇政论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
这三篇文章,是今年《人民日报》最重磅的三篇,也是明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素材的重要出处!高中生一定2014年11月11日要认真阅读!
雄关漫道真如铁山河为证、岁月为名,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9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新中国光辉历史时指出“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站在历史交汇点的深情回望,凝结着对伟大历程的无比珍视,充满着对伟大事业的壮志豪情,给人们以启迪,给未来以昭示。
(一)70年前的中国人,一定无法想象,如今的神州大地,在短短一分钟时间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短短一分钟,上海的“魔方—2”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广东生产5台民用无人机,复兴号高铁前进5833米,移动支付金额近4亿元,2370.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从江南到北国,从沿海到内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一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让不少网友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写下奇迹”。
70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是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毛泽东曾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我们在“人均钢铁产量只够打一把镰刀”的基础上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在一个“烂摊子”上建立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日之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过1/3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已经成为许多人真实的生活。
从神州陆沉中奋起,于一穷二白中奋进,在“开除球籍”边缘奋斗,中国一路走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社会主义中国的创业史,愈发可以感受这“三个来之不易”的深意。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就在100多年前,区区四千英军便轰开清兵把守的衰朽国门,40年间大国都城2014年11月11日两次沦陷,帝国主义列强如狼似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租界上空的各色旗子、“东亚病夫”的帽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碾压的不仅是国人自尊,也是五千年文明累积起来的民族自信。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剪掉了辫子,中国人民却没能随着皇权的倒下而站起来。其后更有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妄图吞并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华民族上下求索、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在生死存亡之秋,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扛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不可逆转地结束了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之“新”,不仅在于国号之新、山河之新,更在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气象之新,在于面对艰难困苦而百折不挠、昂扬进取的精神之新。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之际,一场意外的遭遇战突如其来。美国把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峻考验。尽管实力悬殊、困难重重,但党中央审时度势,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无畏气概,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松骨峰、长津湖到上甘岭,经过三年殊死搏斗,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打出了不可撼动的大国尊严。
面对来自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新中国领导人排除万难,坚决推动“两弹一星”工程,用张爱萍将军的话说就是“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无数研制工作者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时刻,为了保护装有核武器研究文件的公文包,他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救援人员赶到时,看到两人的遗体都被烧焦,但夹在两人中间的文件依然完好无损。“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二十余年,多次核试验给他的身体带来严重核辐射损害,只能在病床上接受生前一枚奖章。正是这些国之栋梁铸成的大国利器,奠定了新中国的安全基石。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大庆油田、攀枝花钢铁基地、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标注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映照着中国人民改天换地、攻坚克难的冲天豪情。
自然灾害没有摧垮我们,经济困难没有难住我2014年11月11日们,外部压力没有压倒我们。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纠正。种种风霜磨砺从未阻断前进道路,而是让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清醒、更加坚定。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开启了中国第二次革命。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思想的桎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推进沿海沿边沿江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一关关闯了过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建设项目震撼世界,高铁、天宫、蛟龙、嫦娥、天眼、大飞机等大国重器不断涌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首届进博会成功举办……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智慧和勇气开拓前行,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决心和气魄一往无前,一件件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成了现实2014年11月11日,一座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山峰化为继续攀登的阶梯。
短短几十年时间,当代中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当代中国一路跋山涉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雄史、精神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比铁还硬的精神。
刚刚过去的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授予叶培建、程开甲等国家荣誉称号。这是对共和国功臣的尊崇褒扬,这是在共和国史册上深深镌刻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大家也不会忘记,去年12月18日,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这一幕刷屏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集体站起、转身,和全场一起向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等杰出贡献人员鼓掌祝贺。这是一个国家的致敬,树立起的是民族精神的标杆。
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老英雄孟泰、铁人王进喜、劳动模范史来贺、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评选的“双百”人物,近日评选表彰的“最美奋斗者”,以及这些年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他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汇聚起共和国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用自己的执着坚守构筑成中华民族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中国人民始终秉承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新中国的创立、巩固、发展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建设岁月,中国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桩;2014年11月11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勠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如铁的雄关、如铁的征程,终究会在如铁的意志、如铁的精神面前变成坦途。人民共和国始终无愧于“人民”的称号,是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共和国的历史,是人民用坚实的臂膀托举起共和国的荣光。中华儿女始终无愧于祖先的冀望,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信念信仰,让自强不息的精神火炬越燃越旺。
(四)在中国西南高山峡谷间的一条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在飞驰。驾车者是一位外国人,他一边行驶一边念叨,“这令人难以置信!无论多高的山峰,还是多深的峡谷,都挡不住他们!”这是英国著名媒体人克拉克森在做《中国的公路网》电视节目的现场报道。
同样是著名记者的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作品《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这样写道探访长征路线的经历“1984年4月、5月和6月……在那边远地区漫长的旅程中,我们主要乘坐吉普车、小型汽车和指挥车,行进在当年红军男女战士们完全徒步走过的地方。只有亲身走过这段路程的人,才能以现实主义的方式描绘出长征中的战斗和艰难困苦。”
回望来时的路,我们的红色政权从井冈山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走来,从二万五千里的危难艰险中走来,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走来,到今天在中国大地铺设下四通八达、星罗密布的公路、铁路、水路。连接昨天与今天、贯通小路与大路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立场追求。“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支部建在连上”,使中国革命在挫折和迷茫中看到了曙光和前途,走出了一条东方大国的革命之路。以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打一场持久战,使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创性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迅速而稳固地在中国建立起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等论著,标志着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写就新的篇章。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统一,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相互促进,“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在做大蛋糕的分好蛋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更好地保证了人民民主,实现了有效治理……中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探讨中国成功的秘诀。其实,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只是看准了方向,咬紧了牙关,抵住了眩惑,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了行者无疆。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只有跋山涉水者,才能真切感受山川的壮丽;只有奋力攀登者,才能亲眼目睹最美的日出。
(五)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率团先后访问重庆和延安。在重庆,国民党专门列支了8万元盛情款待,当时这些钱可以买800头牛,他感到如鲠在喉。后来陈嘉庚到了延安,毛泽东请他吃饭。窑洞前一张坑坑洼洼的小方桌上,摆的是毛泽东自己种的大白菜和豆角,最讲究的是一碗鸡汤,原来是邻居大娘听说毛主席有贵客临门,杀了家里唯一下蛋的鸡送来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嘉庚感叹,“前忧虑建国未有其人,兹始觉悟其人乃素蒙恶名之共产党之人物”。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正是因为我们有大公无私、坚强勇毅的领路人。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从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掌舵人,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在走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你在一起”,共产党人以忘我的牺牲和奉献,激励和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相依相随。
这个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始终拥有真理的力量,始终站在道义制高点上。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带领亿万人民闯关夺隘,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个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党,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是她的坚持和信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她的誓言与行动。无论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还是取消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无论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还是竭尽全力把近14亿人一个不落带入全面小康……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具有超强整合力、强大动员力和高效执行力。放眼看去,世界上没有哪个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殚精竭虑、深谋远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没有哪个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也没有哪个执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上下同欲、令行禁止,集中力量办大事,久久为功办实事,在困难挑战面前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万里长城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激励大家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70年关山飞度,70年惊鸿一瞥。70年辉煌对中国近代历史而言是一个感叹号,对民族复兴伟业而言则是一个逗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真如铁,亦不如信念如铁、意志如钢;从头越,且看那苍山如海、风光无限。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9月12日专程来到北京香山,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70年前,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欣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沧桑岁月引人深思回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穿越70年时空,历经70年奋斗,人间正道在历史的天空中愈发耀眼,在世事的变迁中更加笃定。
(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曾记否,为了有朝一日中国自立自强于世界,无数先驱在黑暗中孜孜以求、探索前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在留下《与妻书》后慷慨赴死,赵一曼在写完给儿子的一封信后英勇就义……风骨铿然,无怨无悔,只为劳苦大众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只为了下一代有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可以自信而豪迈地说这盛世,如你所愿!
今天的中国,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这,不正是孙中山先生所期盼的“富强中国、安乐中国”?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万亿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在中国倡议和推动下,“一带一路”建设风生水起,首届中国进博会各国客商云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不正是李大钊所向往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
今天的中国,走过改革开放40年奋进历程,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在学校,在公园,在田间,在广场,人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这,不正是方志敏所渴求的“欢歌代替了悲叹,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代替了贫穷,健康代替了疾苦”的“可爱的中国”?
党的十九大的宣示言犹在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掷地有声“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这种自信,来自于历史和现实的证明,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来自于顺应时代潮流的自觉,我们在追求人民幸福和人类正义事业的道路上前途无垠。
这种自信,根本上来自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信心和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人间正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响彻中国大地70多年的昂扬旋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历经沧桑得出的根本共识。
一个有着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政党,一个在有着近14亿人口、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长期执政的政党,靠什么始终保持先进和锐气?靠什么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靠什么压倒一切敌人而一往无前?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江西于都、甘肃高台、北京香山、河南新县……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始终追寻着长征遗址、革命故地,用行动表达对革命英烈的缅怀、对理想信念的弘扬。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是什么让这座偏僻的西北小城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感召着成千上万的进步青年从全国各地涌向延安?答案就是红色延安的崭新气象,就是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共产党员来自五湖四海,许多人职业不同、兴趣各异,甚至方言不通,但一声“同志”,就迅速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消除了彼此的差异。
同志者,志同道亦合。“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共产党人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理想信念的共同体。革命事业的接续推进,就是理想信念的不断胜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始终不渝、矢志未改的恒心。70年,我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70年,我国人口文盲率从80%大幅降至4.9%;70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打响了脱贫攻坚战,82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农民群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无数党员干部行走于贫瘠之地、群山之间,扎根在村里、生活在农家,向贫困发起的冲锋。
过去3年,全国有数百名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牺牲,广西百色扶贫干部黄文秀、重庆忠县扶贫干部杨骅、云南威信扶贫干部杨学奎……用生命诠释着对人民的忠诚,筑牢了新时代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真情。
让穷人过上好日子,前进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党对人民的承诺,始终如一、说到做到。
——1944年,郭沫若撰写的纪念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300年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被远在延安的中共中央作为整风文件。5年后,在从西柏坡赶赴北京的路上,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的过程,也始终面临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无数次风险挑战,有的甚至是生死关口,却每一次都能转危为安,靠的就是自我革命的忧患和魄力。
刘青山、张子善,陈希同、成克杰、陈良宇,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无论级别多高,只要危害党的事业,刮骨疗毒毫不犹豫。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房多占,卡券、月饼、烟酒,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无论事情多“小”,只要损害人民利益,纠正四风毫不含糊。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个百年大党,之所以敢于追求千秋伟业、勃发青春意气,就是因为始终秉持强烈的“赶考”意识,坚持“答卷人”的定位,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担当,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革除自己的病灶,一次次在浴火锻造中实现凤凰涅槃。
以社会革命之艰巨促进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之彻底引领社会革命,不满足于做安于现状的“守成的党”,永远做由烈火淬炼、由使命召唤的“革命的党”。
(三)这几年有一个现象引人关注,“千禧社会主义”受到不少欧美年轻人青睐,“马克思热”“《资本论》热”在西方持续升温。此时,中国已经向着社会主义不懈求索了上百年。
近日,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引起热烈反响,透过一个个故事、一帧帧画面,大家真切感受到一代代人的执着坚守、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感受到社会主义阳光照在神州大地上的温暖与激情。
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是写在书本里的概念,而是几代中国人用生命和汗水浇灌的火热实践。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是移植嫁接的“飞来峰”,而是解决中国问题、福泽中华民族的大道正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以其深邃的思想、深彻的洞察,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思想的火炬犹如壮丽日出照亮了亘古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隆重召开纪念大会,缅怀这位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宣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志不改、道不变的立场信念,立志将人类的崇高事业在世界东方赓续绵延、发扬光大。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追求共同富裕,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我们始终坚守、理直气壮。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事物是发展的,变化是绝对的,社会主义正是在识变应变、与时俱进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经与实际和实践相结合,就释放出科学真理的巨大引领力、推动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制度创造,承载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荣使命。
守正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也是社会主义的宝贵品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继承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六年来,推出改革举措近两千项,形成了夯基垒台、积厚成势的局面势能。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必将进一步助推制度的成熟定型、治理的协同高效。
——“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提出的憧憬和愿望。现在已经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会主义中国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新路径。我们没有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没有残酷的殖民奴役压迫,却建立发展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没有搞多党轮流执政的西式民主,却建立起了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我们推进经济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更聚焦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潮涨潮落中,一些所谓神话正在破灭,一些所谓光环正在褪去,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丛林法则撕下了曾经的伪装,民粹主义、保守主义、“否决政治”令一些国家进退失据,难民问题、种族矛盾、贫富差距至今难以找到答案……世界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前途问题摆在世人面前。我们深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建成,要通过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拼搏和奋斗。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未因一时的挫折而动摇气馁,从未因目标的远大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四)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广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超级因素”,既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优势所在,也伴随着实实在在的挑战
如何将千万万人口整合起来、避免“一盘散沙”,如何守护辽阔的边疆、避免四分五裂,如何在历史传统和文化中汲取求新上进的动力、避免循环僵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无比坚实的支撑、无比丰厚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时代的血液、书写了历史的新篇。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西方传来的社会主义思潮迅速地影响了五四前后涌出的一代出类拔萃之辈,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就是古有的大同理想成为一种现成的思想基础,沟通了中国人同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联系。”中华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观念,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理念有着天然的亲和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整体观念、“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无神论思想,同历史唯物主义也有着诸多契合点。
社会主义学说发端于西方,但社会主义的神髓却在东西方的时空交错中隐隐呼应。这是一种文化的融通,也是一种“文明的滴定”。这看起来是一场思想的偶遇,实际上是历史的某种必然。
有研究者指出,如果统一的、中立的中央政府是现代国家的标志,那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这固然是一家之言,却揭示了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割不断、打不破的纽带。从“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基因,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追求,再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这是一种文明传统,也是一种制度模式,还是一种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当代中国,充分吸收古代中国的历史智慧和良法善治,大到建设小康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体到干部培养选拔,巡视巡察制度,重乡贤、倡家风,都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坚守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标注着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境界。古往今来,国家强盛才能人民安乐,民族团结才能天下太平。历史上有太多太多宗教战争、民族纷争,现实中有太多太多国家分裂、种族仇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弱国乱邦、何来逸民……有人忧虑,如果没有强大的党领导的强大国家,如果没有融为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国不知会被肢解成多少随风飘零的碎片。当今中国用事实作出回答,她以一个悠久文明的自信和包容,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了各民族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真正“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曾经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果再生为人,您愿意生在哪个国家?年迈而睿智的汤因比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
(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中国道路的坚持与宣示,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这条路,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追求和夙愿,凝结着中国人民不懈的追寻和期盼。
这条路,浸染着无数英烈的鲜血和汗水,浸透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拼搏和奉献。
这条路,接续着五千年文明的不屈和倔强,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希望。
这条路来得极不容易,这条路需要倍加珍惜。
……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出发再向前,中国和中国人民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
我们走在大路上,身后是前人寄望的目光。
我们走在大路上,满怀豪情朝着太阳的方向。
我们走在大路上,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
挥别波澜壮阔的70年,展望承载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又一个70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自信而坚定,“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风正劲,帆高悬,中国号巨轮向着梦想劈波斩浪。(一)党的十九大这样擘画中国的明天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大党的郑重承诺,一个大国的雄心壮志,一个民族的广阔未来。
未经黑暗,便看不到光明的可贵。未经磨难,便知不深复兴的意义。
把历史的时针回拨到1900年,八国联军分区占领北京城。巍峨的紫禁城太和殿中,清王朝皇帝的龙椅成了侵略者摄影留念的道具。从1860年到1937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首都三次被外敌攻陷,中国人民身处“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
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无数仁人志士在危难中一次次奋起,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虽慷慨激烈,却抱憾而终。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人民从沉沦的谷底奋力崛起,根本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国家强大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一直是先人们不懈的追求。管子提出“国富兵强”,商鞅力行“农战强国”,司马迁主张“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大秦一统、文景之治、盛唐气象、汴京胜景、康乾盛世,一直为国人世代传诵。
中国共产党无愧于中华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成为凝聚全民族同心同德、协力向前的最大公约数。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万众一心拼搏奋斗,勇往直前闯关夺隘,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全面小康即将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的梦,也是世界的梦。现在,昔日的丝绸古道奔驰着一列列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古老的非洲大陆活跃着一批批中国的白衣天使和建设者,中国维和军人在战乱之地守护着“安全绿洲”……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中国显示出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博采众长发展自己,我们也坚持“美美与共”“兼济天下”,欢迎别人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交相辉映。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候宣示下一个70年,我们将高举革命的旗帜,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号角已经吹响,战士已经启程。
(二)通往胜利的道路,因布满牺牲而铭心刻骨;实现梦想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令世界瞩目赞叹。继续带领十几亿人进入现代化、过上丰裕富足的生活,又将如何“当惊世界殊”?中国的工业化浓缩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几百年中曾出现的问题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集中显现。
我国改革仍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打赢了做大规模的上半场,更要打好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考验的是干劲、韧劲、后劲。全球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大多仍处于附加值较低的“微笑曲线”底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劳动生产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2018年我国芯片进口额达3100多亿美元,远超石油进口额。一些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生态系统受损和退化问题依然突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接近上限。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清单”不断拉长扩容,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社保和文化享受,解决了“有没有”,大家更关注“好不好”。房子能不能便宜一些,工作待遇能不能更好一些,看病能不能更方便一些,每天围着孩子转的家长能不能轻松一些,我们的父母晚年生活能不能更安心一些……人民利益无小事,哪个问题都不是小问题,都需要严肃对待、久久为功。
——跳出历史周期率,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由不得一刻放松、丝毫懈怠。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真正实现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的转变任重道远。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政治微生物”还在某些角落潜滋暗长,管党治党稍有松劲,消极腐败和不良作风就可能卷土重来。
作为中国南北生态重要屏障的秦岭,有人大肆违建别墅,虽三令五申仍失管失控;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严重破坏,虽屡遭批评却阳奉阴违、敷衍以对;脱贫攻坚事关民生民心,有些人却大刷白墙、搞面子工程;绿水青山本是自然之美,一些地方却给矿山刷上绿漆、自欺欺人……这些问题虽然已经得到解决,却警示我们,政治纪律的弦要始终绷紧,“四风”问题树倒根犹在,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远非一日之功。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题眼在“变”,深刻影响在“百年”。回望一百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十月革命胜利不久,“日不落帝国”由盛转衰,特别是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确立了延续至今的国际秩序和治理格局。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逆全球化思潮、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泛起,贸易摩擦、地缘冲突、恐怖袭击此起彼伏。人类面临着许多迫在眉睫的共同挑战,却有人一意孤行、挥舞大棒,用自身优先、唯我独尊,为和平发展蒙上阴影,给全世界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有人说,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平和内敛、求诸于己是国家的性格。随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种目光聚焦到中国身上,赞赏者有之、钦羡者有之、心态复杂者也有之。更有一些人搬来陈腐的“黄祸论”,祭出丑陋的“麦卡锡主义”,鼓噪所谓的“文明冲突论”“种族对抗论”,处心积虑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极限施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这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实现民族复兴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三)河出潼关,因太华之阻而增其奔涌;风回三峡,因巫山为隔而显其怒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会因艰难险阻而稍减成色,只会经砥砺淬炼而更显炫目。
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有着同一切困难斗争到底的气概,有着自力更生光复旧物的决心,有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底气。她怀揣着太多太多的憧憬,积蓄了太多太多的能量,一股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发、尽情释放。
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引领于胸怀坚定意志、崇高理想、担当国家民族命运的中国共产党。
以坚强领导核心凝聚奋进伟力。列宁指出“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超的政治智慧,“以身许党许国”的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诚……在“四个伟大”的壮阔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众望所归,当之无愧。认定主心骨、压舱石、定盘星,坚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步调一致,面对再大的惊涛骇浪,我们都能从容不迫,自信坚定。
以科学思想理论指引前进征途。在党和红军经历长征、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时候,毛泽东潜心撰写《实践论》《矛盾论》,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在“文革”结束不久,各项事业在前进中徘徊的时候,“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先声。没有哪一个党如此重视哲学思维、思想方法、理论建设。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理论创造,指引着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伟大航程。读原著,学《纲要》,上“强国”,神州大地正在展开“思想之光”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生动画卷。
以主动历史担当把握时代潮流。举起革命赤旗、挽救民族危亡,担起共御外侮、国家独立的民族大义,推进改革开放、让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依据现实变化改革创新,也承继历史传统不忘初心。与一些政党注重眼前利益甚至朝令夕改不同,她以百年为尺度思考民族前途,以一棒接一棒接力向前的坚韧推进国家战略。这种高度的历史自觉、完全的历史主动,让这个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
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汇聚于具有伟大爱国主义传统和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的中国人民。
黄河、长江、长城,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标志,都是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图腾。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绵延不断、愈挫愈勇,就是因为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责任,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沉情愫,有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绝担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如一股浩然正气,穿越时空、充塞天地。
新时代,到处奏响着爱国、奋斗、奉献的昂扬旋律。无数乡村教师坚守三尺讲台,用知识点亮孩子的梦想;无数工人和农民兄弟姐妹起早贪黑、挥洒汗水,擦亮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荣光;无数快递小哥奔走在烈日下、风雨中,缔造了“世界第一快递大国”的奇迹。新愚公李保国35年扎根太行,为荒山披上绿衣、为农民拔掉穷根;守岛英雄王继才32年坚守孤岛,甘把生命献国防;种子使者钟扬16年踏遍西藏,采集4000万颗种子充实“种子方舟”……爱我的国,为我的家,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
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孕育于朝气蓬勃、奋发有为、肩负民族未来的青年一代。
1900年,面对老朽不堪的旧中国,梁启超写出了急迫而激昂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大学的青年学生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是属于年青人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你们生逢其时、何其幸也。”“今天的年青人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
与时共进何所幸,热血报国当少年。现在,80后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担纲,90后正在成长为骨干,00后开始步入大学校园。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喊出“让我来”时只有27岁,屡创佳绩的中国女排青春洋溢又坚韧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民族复兴就前景广阔、大有希望。
(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中国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与世界真诚相待、热情相拥,中国贡献世界的是和平的力量、可亲的善意、文明的智慧。世界大势浩浩汤汤。“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是中国走到今天的深刻,也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强大底气。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汇聚成不可逆转的历史大潮。搞“零和博弈”、单干蛮干、“文明优越”,只能是逆潮流而动。人为切断资金流、技术流、产业流、人才流,妄图让世界经济退回到一个个孤立的小湖泊,依靠“拳头”和“恐吓”解决问题,注定只有失败的结局。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一个政治稳定、法治有序、社会和谐、人民友善的大国,一个创新活跃、交通便利、供电平稳、劳动力素质高的大国,无论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使之隔绝于世界,都无法无视它对世界的贡献。
战火、饥饿、疾病、恐怖主义蔓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贫穷。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机遇。六年来,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共商、共建、共享,“你输我赢”的游戏规则被打破,合作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应对人类共同挑战越来越需要各国的齐心协力。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放缓,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追求不会改变。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在最近播映的纪录片中,我们有幸看到了一个彩色的开国大典,70年前花如海、人如潮的天安门,毛主席意气风发,朱老总满面笑意,周总理举止潇洒……亲切感人,仿佛如昨。他们那一代人用绝大的智慧、绝大的坚毅、绝大的牺牲,缔造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实根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长征新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唯有扎根中国大地,抓住每一个今天,才能创造美好未来。唯有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气神,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在浩荡的时代东风中,向着下一个光辉的70年启航。
一、词汇我们一起来看看“阅兵”用英语怎么说吧!
《中国日报网》关于此次阅兵的英文报道More than 100,000 people fromall walks of lifewilltake part inamass paradeat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on the morning of Oct 1 — National Day — to celebrate the 70thanniversaryof thefounding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今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将有来自社会各界的超过10万人参加此次阅兵。all walks of life 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各界人士take part in 参加;参与mass 大批的;数量极多的;广泛的parade 检阅;阅兵anniversary周年纪念日founding 建立;兴建如此看来,“阅兵(式)”的英文就是parade。
parade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
作动词时,有“游行”、“展览;展示”、“(使)接受检阅”等含义。
作名词时,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词的字典释义
① a public celebration of a special day or event, usually with bands in the streets and decorated vehicles 游行
② a series of things or people 一系列(人或事)
③ a formal oasion when soldiers march or stand in lines so that they can be examined by their officers or other important people 检阅;阅兵
E.g.They stood as straight as soldiers on parade .他们像接受检阅的士兵一样站得笔直。
我们再来看看一些重要的阅兵术语英文该怎么说~Goose step / 正步Honor guard / 仪仗队Colored Guard / 护旗队Pass in review / 阅兵式March past / 分列式Marching Band / 行进乐队
二、英语写作
爱国主题演讲活动(邀请信)假定你是李华,邀请你的一位外教老师Jack参加“十一”国庆英文演讲比赛活动,担任评委工作。内容包括1)活动时间和地点;2)活动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3)比赛主要议程。词数100左右,符合英文邀请函格式要求。
优秀满分范文Dear Teacher Jack I sincerely invite you, my foreign teac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Day" English speaking suanmingz.petition,and serveas a judge. Our activitywill be held in Academic Reporting Hall at 3:00 p.m. on September 30.The theme of theEnglish speaking suanmingz.petitionis "The motherland is in my heart". When each speaker ends,the each judgewillsuanmingz.ment onthespeaker’speech contentandskills, and give a marksuanmingz.prehensively. Aording to the scores, the suanmingz.petition hasonefirst prize, two second prizes, three third prizes, and ten outstanding awards. At the end of the suanmingz.petition, all the judges will suanmingz.e on stage to give awardtothe winners and take photos.YoursLiHua
1.阅兵+综合国力【热点解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
【考向预测】选择题,考查国际竞争的实质、如何提升综合国力。
2.阅兵+国家主权【热点解读】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自卫权。阅兵是我国的内部事务,何时阅兵、邀请谁来参加阅兵,完全由我国自主决定。和军事演习相比,阅兵起到的震慑作用是非常间接和有限的。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向世界庄重承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深知和平之可贵和来之不易,阅兵绝不是“秀肌肉”。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国家主权的内容或主权国家的义务。
3.阅兵+我国的国家性质【热点解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9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戍边御敌还是抗洪救灾,人民解放军都以自己的赤胆忠诚和英勇无畏,证明了我军不愧是闻名于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不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考向预测】选择题,考查我国的国体及公民权益。
4.阅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点解读】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5.阅兵+价值判断【热点解读】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总体而言,国际社会对中国此次阅兵点赞的多、支持的多。
6.阅兵+民族精神【热点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也表达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7.阅兵+“文化传承与创新”【热点解读】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在国庆节这个庄严神圣的节日举行大阅兵,对于“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试题1.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举行盛大阅兵活动①有利于彰显综合国力,更好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②表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巨大转变③体现了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的中心④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世界和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戍边御敌还是抗洪救灾,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体现了A.公民权力至上的原则B.我国已实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C.我国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D.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3.每当一方有难,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救灾中往往爆发出巨大力量。海外媒体曾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4.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根本上看是因为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D.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5.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世界瞩目,中央电视台成功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有赖于航拍机、微型摄像机(Gopro)新技术、新设备。这表明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①已经能够超越时空局限②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③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6.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需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着力构建现代海上作战体系,努力增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水平。这蕴含的哲理是①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②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立足部分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请根据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阅兵活动有哪些意义?参考答案1.C2.D 3.D 4.B 5.C 6.B7.①努力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时代的要求。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应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③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合作关系,努力化解分岐、推进国际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举行的15次大阅兵(上下滑动查看)
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1.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起义军名称是革命军。2.1927年,工农革命军进行秋收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抗战开始后,西北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4.解放战争至今,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1949年4月,成立人民海军。6.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 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3)主要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③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标志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2)经过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三、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基本形成(1954—1966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3.严重破坏(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对国家体制的破坏各地建立革命委员会,代替了原有的党政机关,成为集所有大权于一身的权力机构,国家宪法规定的重要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被破坏,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了重大的倒退。(2)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的公检法机关遭到严重冲击,无法正常工作,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3)对人民权益和尊严的侵害从中央到地方,造反派打、砸、抢、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没有保障。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方针,平反冤假错案。(2)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四、理解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和民主特色1.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这一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特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2.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具有鲜明的特色(1)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自己的实践经验,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2)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的,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独自担负起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职责和角色,是经过长达几十年的革命斗争才取得的,也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3)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步骤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新中国成立时马上实行全国普选的时机和条件均不成熟。,扩大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五、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程1.准备阶段(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三项准备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中苏建交。(2)四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4)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5)三项成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2.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8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一条主线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2)两个方面①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召开,实行八字方针;②挫折失误——“三面红旗”“文化大革命”。(3)“三项内容”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发展重工业。(4)三个“一”即一个转变——工作重心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阶级斗争为纲”;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一个错误——“左”倾错误。3.新时期(1978年至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一个目标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两个领域对内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4)五个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年)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片面强调“一大二公”,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正确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制,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5.取消农业税2006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取消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体制的三次调整
1.第一次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来源:(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2)结果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思想、科技与教育
(一)邓小平理论1.形成过程(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2)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伟大起点。(3)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4)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5)1992年的南方谈话(“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本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6)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2.主要内容(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5)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6)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深远影响(1)实践方面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2)理论方面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
相关考题1.1948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总部响应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认为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并明确提出新政协应由“中央来召集”。这说明A.民盟由参政党转变为执政党B.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3.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比上一年增长重工业和机械工业47.31%燃料工业84.56%地质勘测611.46%建筑工程204.14%铁路88.93%农业61.44%林业128.38%总支出41.68%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4.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中共“八大”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来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5.下图为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表,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B.“文革”期间人大制度遭到完全破坏C.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得以拨乱反正D.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历经曲折发展6.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大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突破了“六个难关”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下列对中国突破“六个难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上天关”的突破,指的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突破“地球同步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入先进国家行列C.“一箭多星关”的突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D.突破“载人航天关”,是2003年“神舟5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7.“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旨在A.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B.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8.1982年11月,陈云指出:“经济的搞活……就像鸟儿一样,要给它设定一个有范围的飞行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它的笼子,让它在大小合适的笼子里飞”。这一思想被称为“鸟笼经济”论。该理论出现的背景是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B.改革开放序幕已经拉开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9.2019年10月1日的阅兵仪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和国防实力。很多国家也散布出“中国威胁论”,你如何看待?
参考答案1.B 2.A 3.D 4.C 5.B 6.B 7.B 8.B9.这种说法是有悖于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理由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爱好和平的传统。②中国近代饱受侵略和战争之苦,人民珍爱和平。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台独”“藏独”“疆独”势力猖獗,加强国防力量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安全,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而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艺考是很特殊很复杂的,一定要结识正确的老师去搞懂专有术语,弄清原理,才能准确理解和定位。文化课补习找老林老师艺考团队18350266819算命准手机同号,或者扫码加微,点击阅读???艺体考文补招生
家有读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