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什么时候收人?厕所对风水的影响?
收录于话题 为什么中国家里有人去世,要搭灵堂,把棺材放在中间,三五天都有可能。然后摆一些纸做得丫鬟、豪宅、小汽车、电视机,还有头七回魂日,死去的家人会返回再看我们一眼。讲究很多,说法也很多,不过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于是,有人就写了这么一本书,叫《纸上寻仙记》。
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呢?
是因为有一天一个外国人说你看你们中国的神话故事东鳞西爪的完全不成体系,我当即就愤怒了,马上给他怼回去。
你看过我们的神话故事吗?
你读过几本笔记故事?
你知道什么叫形散而神不散吗?
这个神就是我们神仙的神。
老外说你知道你倒是说说啊。
我说好,你等着。
于是我就写出了《纸上寻仙记》。
电影上有《战狼》,文化界也要有“战狼”。
电影上的战狼虽远必诛。
文化上的战狼要招徕远民,用中华文化泽被苍生、照亮世界的前程、全球雨露均沾。
这本书就是第一滴雨露吧。
正是老外们一个一个“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看到这,简直要被作者的用心所感动。
我没有在搞笑,你想想看,说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曲高和寡的掉书袋吗?还是民俗唱跳的演艺场?所谓中国风不止是红墙泥瓦大红灯笼高高挂,唐人装旗袍和老布鞋。作为中国人,连我都觉得有点形式化,这些也不是我们普通中国人的日常啊。我想所谓中国文化在骨不在皮,为什么中国人相信抬头三尺有神明?为什么婚丧嫁娶要看老黄历?这些为什么才是中国文化最想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规矩,别跟我们在那瞎比比谁先进落后,我们定规矩的时候你们还是野人呢!)我们有自己的玩法。
其实,封建迷信都是相对的,当初要不是新文化运动为了宣扬明主、科学,才践踏传统风俗为迷信,落后的帽子一扣就是100年,我们转移到地下,偷摸地尊崇各种神鬼风俗,结果一边病态地迷恋,一边强势地遮掩了100年。
中国的事就是这样,说不清楚,越活越糊涂,永远也不知道规则是什么,而潜规则又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
以前我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直到最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必须不存在的。
——天下霸唱《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所以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史料详细地讲述了在中国,另一个世界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什么叫气数已尽,阎王要收人?厕所在风水学里的讲究?为什么有些日子要烧纸,烧纸到底为什么?神仙、人、鬼各有各的活法。
1
“别看现在吃得欢,小心阎王拉清单”
李德裕就是唐朝牛李党争中李党的老大,官至宰相。后来唐宣宗上台他就失势了,先被贬到洛阳。《宣室志》上说他找一个和尚算卦,和尚说“你的灾难还没有结束,你还要到更南的地方去。”李德裕又问“那我还能活着回来吗?”这和尚就说“肯定能。”李德裕问“为啥这么坚定?”和尚说“你这一生要吃一万只羊,你现在才吃了九千五百只,还有五百只羊等着你吃呢。”李德裕听了大为高兴,他也想起来曾经做过一个梦,在梦里他看见一个人在山坡上放羊,放牧的人告诉他“这都是你要吃的羊。”
现在听了老和尚这番话,他顿时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东山再起,但他只猜到了开始,却没猜到结局。突然有个节度使朋友给他送来了五百只羊。老和尚叹息一声“你回不来了!你的食料已经用完了。”李德裕说“我不吃还不行吗?”老和尚叹息一声“羊到了你这儿,就算你的了。”—阴间已经为你出库了,你只有接受的份。可怜李德裕最终死在了海南岛。
——《纸上寻仙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里老人总说不能浪费粮食可不是吓唬我们的。传说在阎王那里有个“食料簿”,记录了我们一生能吃多少东西,吃完了阎王就要收人了。也有那种没吃完就死了的怎么办?
《阅微堂笔记》里有个叫张子仪的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时,大哥突然醒来说我不死了。原来张子仪一到阴曹地府,发现食料簿上写着三坛酒,他才喝了半坛。接着狂饮二十余年,留了一句我的酒喝完了,也该走了。这才肯死。
这也解释了病入膏肓时,医生为什么会劝病人“想吃啥吃啥”。
和张子仪相反的就是那种薄命撑不起富贵好运的。小时候就听长辈说,那些中了几百万大奖的人不敢全把钱揣自己兜里,多要捐出去,做善事积德。有些人贪全攥在自己手里,很快就死于横祸。这样的例子他们总是能举出一大堆,我曾经以为他们是酸葡萄心理,没想到还真是……
《广古今五行记》里有个叫邓差的,因为挖地挖出好多铜一夜暴富。但邓差舍不得吃喝,有天走路上看俩小商贩大吃大喝就问人家,你俩也没钱,吃这么多?小商贩答人生苦短,不就图一口吃喝吗?邓差醍醐灌顶,回家立刻杀一只大鹅吃了,结果骨头卡嗓子眼上,死了。
类似的的故事还在《原化记》、《乐善录》中有记载。
所以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人就是穷命,食料簿库存少,突然家财万贯,一享福就透支了这辈子的配额,然后死了。所以,有些人羡慕有钱人四体不勤,五谷不缺,真让他们过上这种日子,嘚瑟没两天就消停了,要么死,要么惨,要么惨死。所以急功近利地追求不是你该得的东西,吃相一般都不太好看。
接下来我们再讲一个踏实做事的例子,《续定命录》里写一个和尚,命里吃完了死了,来到地狱。但这个和尚生前正在修佛像,技艺精湛。于是地狱领导特批让他复活,继续修佛像,但不能吃东西。从此和尚复活且只吃荷叶,仅靠吃荷叶又活了好多年。
与敬业和尚相反的。《北东园笔录》记载有个屡考不中的书生,在私塾教书,有天晚上做梦梦见死去的朋友托梦说你命里的食物已经快吃完了,你也快死了。书生问,我也不浪费怎么就快死了呢?朋友说你不好好教书,误人子弟,缺的德就从食料簿上扣掉,所以早已耗尽。梦醒后没多久,书生就死了。
上班混日子摸鱼的人们正在瑟瑟发抖。
关于食料薄的秘密还有很多,好比有些人暴饮暴食,可能是阎王着急收人,破解方法有什么?再比如有人天生不爱吃羊肉、香菜,他们的食料簿怎么写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去《纸上寻仙记》上自行找,欢迎对号入座。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厕所和风水学的问题。
2
厕所都有什么鬼?
厕所一直是风水学里让人头痛的存在,因为厕所自身的复杂性,导致里面讲究很多,好比不能对着大门、对着供奉的神、对着卧室、对着家里通风的地方,嫌厕所太脏,晦气。那么厕所脏在哪儿呢?
佛经中说,有一层地狱叫屎尿地狱,作恶的人死后就会一直在这里游泳(???!!!),所以为了维持这个暴力机关的存在,鬼一定得多拉屎。不仅多拉屎,还要拉得臭,当年刘半农编辑,鲁迅作序推荐一本清朝小说《何典》,写尽鬼的丑态,其中有一个“形容鬼”上厕所,“显出那个无框裆的碗大屎孔”,肛门碗口那么大,简直是一台造粪机器。
为什么地狱不引用活人厕所里的屎尿呢?因为人的屎尿在地狱是粮食,唐代中国传奇小说集《纪闻》曾写群鬼将粪汁当酒畅饮。
所以,在阴间混不下去的鬼,就会躲在人间的厕所里靠吃屎尿维生(难怪我们总觉得厕所里闹鬼)。这一点在《阅微堂笔记》、《益智录》等书里都有记载,佛经也有写到,和尚上厕所前会弹指三下,警告这些鬼撤退。
如果你心眼坏,欺负这些沦落到厕所的鬼,那么也会遭到报复。《子不语》有个故事将一个人心眼很坏,出去玩想上厕所,恰巧捡了一个骷髅头,就把屎拉在里面了,还问好吃吗?结果骷髅真回答了一声好吃。吓得这人拔腿就跑。这人回到家后就疯了,每天拉屎,拉完抓起来就往嘴里塞,还自己问自己好吃吗?暴毙。
有些躲在厕所里的鬼还会碰瓷,在《子不语》里还有一则故事说,家人带着小孩去看唱戏,中途小孩上了个小便,晚上回家,小孩操着北京话说小孩无礼,竟敢在我头上尿尿。小孩爸爸去城隍庙告状,消停了一晚上后,小鬼来家里群闹,个个操着北京话说你丫不过一个小官儿,还敢告状,快拿好酒招待。群鬼喝了酒还要吃灌肠。第二天父亲又去城隍庙老爷烧了诉状,城隍庙老爷暴揍小鬼,从此再也不闹。除了蹭酒的,还有打劫的厕所鬼,《三水小牍》记载,有个小仆人给主人送饭,忽然大叫一声晕倒在地,他面堂发黑、浑身发冷,半天才醒来,四处找他端着的盘子,在厕所门口的马厩里找到,厕所里扔着一张残存的煎饼,显然是鬼吃屎吃腻了,出来打劫。
所以,厕所里都有神鬼呢?《庄子》中有详细记载“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烦壤就是粪堆,叫雷霆的鬼住在这里,在不同方位还有不同的鬼,东北角叫阿鲑蠪跃,西北方泆阳。如何找到这些躲在厕所里的鬼呢?
其一,形象不佳。《庄子》写阿鲑蠪跃一尺四寸高,像个小孩,穿黑衣戴红帽,泆阳则是豹头马尾,和《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完全不一样。陶渊明在《续搜神记》中写有个不信邪的唯物主义者买了个凶宅,有次上厕所发现墙壁里有个五尺高像席子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他家的厕所鬼。因为他不信邪嘛,所以拿刀砍,一分二,二分四,结果变成四个鬼,这四个鬼夺过刀劈开他全家,一家人全部毙命。
其二就是自卑,可能是因为长得丑,又很臭吧。《广物博志》记载有种厕所女鬼叫“卑”,光名字听上去就很自卑了,相貌不错,但极度自卑,只要你进厕所喊一声“卑,你好啊”她就会掩面逃跑。《幽明录》中记录了阮侃(魏晋时期,嵇康的好基友)遇到了一个同样害羞自卑的男鬼。这鬼身高一丈,身黑似碳,眼大似斗,阮侃不但不怕,反而调侃人们都说鬼讨厌,果然。大黑鬼掩面逃跑 。
其三,爱臭美。《阅微堂笔记》记录一则趣味,市集上卖头花的商贩追到一大户人家门口闹着要花钱,这家人说没人买花,商贩说明明看着一女子戴着头花进来了。结果打扫卫生的佣人大喊,我这扫把上怎么插着头花?商贩一看就是刚刚女子拿走的。这家人知道鬼怪作怪,立刻烧了扫帚,只听见火中啾啾声,随之血出如缕。纪晓岚评这个臭美的厕所鬼道术没修炼出来,倒是爱好臭美,自取灭亡。
第四个特征呢可以安慰你对厕所鬼的恐惧——他们法力都很低,前面你也看到了,只是喜欢捣捣乱,至于如何低,我就不剧透了,《纸上寻仙记》写得清清楚楚,而且非常好笑,这么一笑,对鬼的恐惧骤减不少。
前面说这么多,可能神叨叨的让你害怕,觉得这是封建迷信,但这些放在古代,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就是科学,是律法,是规矩,是他们靠天吃饭时的对未知的解释,是他们留给我们最可爱的想象力。
关于这本书,我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林君,“你怎么想着做这样一本书呢?”
他说
“我小时候依稀记得看过一个日本的动画片还是电视剧,讲的是一个少年,在生活中与神怪相处的故事。后来慢慢大了,知道了水木茂,知道了梦枕貘,知道了小泉八云和京极夏彦。就很想自己也能把中国的鬼神民俗文化做一个梳理。我到书店,看到与鬼神有关的民俗学读物都会买来看,台湾的、日本的、中国明清时期的、当代的,就是想做这样的一套书,后来看到作者写的专栏,从谈选题到做出来这本书用了三年。也算是第一次依着自己的兴趣做了一套书。
我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我们也有丰富的鬼神文化,举头三尺有神明,我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自己的传统民俗文化中,也有那种与神相处的浪漫。”
好的,我们看到了。
-彩蛋-
(以下是来自作者的自白)
为什么叫《纸上寻仙记》?
这个嘛,因为叫《纸上寻神妖鬼记》太长了。
叫《纸上寻鬼记》太不吉利,影响销量。
叫《纸上寻妖记》不太好听,搞不好还以为我去了趟泰国。
现在修仙小说这么多,叫《纸上寻仙记》就满满都是仙气。
搞不好大家会以为这是一本修仙小说。
其实吧,我这虽然不是修仙小说,但里面可充满修仙故事。
我一个哥们就说你这书是你为自己写修仙小说搜集了素材,最好小说没写成,就整理出来一本这样的书。
我说对,就好像从前某个作家笔耕不辍,作家没当上,但天天写字,书法精进,成了一名书法家。
成功总是来得那么不经意。
这么说吧
如果您是一个修仙小说爱好者,本书让你看看古人的想象里是怎么修仙的。
如果您是一个网络小说写作者,本书可以为你提供素材。
如果您是一个民俗爱好者,本书可能让你发现原来这事于古有征。
如果您是一个文化爱好者,这书里全是传统文化,还有我的穿凿附会。
如果以上你都不属于,就想看看我是怎么扯淡的?
那么您是我的知音。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购买《纸上寻仙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