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各个民族过春节的习俗都不尽相同,各有其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算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新年的呢?新年有哪些好玩的习俗呢?跟着
风水罗盘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感受充满年味儿的吧!
1、简介傣族
傣族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古族群。傣族即“傣泰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泰国和老挝的主体民族。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傣族一般信仰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及印度教。傣族历法有两种,分别是大傣历和小傣历。傣族的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入夏节和出夏节等。
2、简介傣族新年
(1)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是傣族的新年,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思为新年),多在公历4月中旬左右举行。
(2)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
(3)泼水节历时三日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3、傣族过新年的习俗
(1)泼水
在节日这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2)赛龙舟
赛龙舟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3)打大秋
① 打秋千,民间一般俗称打大秋(傣语翁栋假),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民乐镇几乎每个傣族村寨都要搭建。搭建秋千的柱子是由本村村民自发上山砍取,在过年前几天砍回来放在即将搭建秋千的地方。
② 年初一吃过午饭后,负责搭建本年度秋千的小组负责人就会到各家各户筹集酒肉、糯米粑粑等食物以供大家在打秋千时享用。
③ 大秋搭建完成后,由村里的长老第一个打秋千,随后第二三次则由本村一对男青年、一对女青年分别打,这也是打大秋的高潮,只见打秋的青年男女越打越高、速度越来越快,观望的人群也不时的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之所以第一遍秋千让长老打大秋是暗示来年全村顺顺利利、第二、三遍让青年男女来打秋千则是暗示来年全村人生活步步高升、人丁家畜兴旺。
(4)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5)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和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