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师 >

探究蒙古族的宗教节日“佛灯节”

  • 风水师
  • 2023-06-01
  • www.luopanw.cn
  • 风水大师
导语我们都知道草原民族蒙古族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涉及蒙古族人民生活、信仰等各方面。,蒙古族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节日,你知道蒙古族的宗教节日是什么吗?风水算命大师的,跟着风水罗盘网小编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1、蒙古族的宗教信仰过程

① 蒙古族在历史上曾信奉过多种宗教,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以及与周边民族接触的不同,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也在发生着变化。
② 萨满教是蒙古族的传统宗教,它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
③ 在蒙古族统一前,由于各部族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性,一些文化发展较为进步的部族,较早地放弃了萨满教信仰,选择了其他宗教。
④ 在蒙元时期,随着蒙古族对外交往的广泛,各种宗教开始向蒙古社会渗透,像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以及道教等都不同程度地对蒙古族民众产生过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
⑤ 在蒙古各部统治者的倡导下,佛教格鲁派在半个世纪的短暂时间里,迅速传遍了蒙古高原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全民族的信仰。
⑥ 佛教在历史上对蒙古族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繁衍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进入近现代之后,蒙古族社会内部否定佛教、排斥佛教的思想日渐加强,信仰佛教的社会文化氛围日渐淡化。目前在蒙古族民众当中佛教信徒所占比例较小,佛教文化的一些成分主要是以民俗、艺术、医学、文学等形式得以传承。

2、蒙古族的宗教节日“佛灯节”

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传说这天是黄教始祖宗喀巴的诞辰,也是圆寂之日,所以这是起源于宗教的节日。
这一天是一百零八岁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圆寂升天的日子,在这一天,僧俗众生都燃起佛灯为他举行葬礼。从那以后,为了纪念这位宗教界伟人,一些徒子徒孙就逐渐创立了佛灯节。也有一说是为了纪念宗喀巴的诞辰。随着黄教在蒙古族地区的日益兴起,这一节日便在民间流行起来。

3、“佛灯节”的节日习俗

(1)卫拉特蒙古族
每到这一天,卫拉特蒙古部邻近居住的几户人家,就在浩特东南半里左右的地方,用泥巴或砖头垒一个六尺高的敖包。等到暮霭沉沉繁星满天的时候,各家各户就把自制的佛灯拿出来。在一个长者的导引下,把他们插满了这座敖包。
卫拉特的这种佛灯是用白面捏的,在草棍上绑上干净棉花,嵌进中间作为芯儿,里面再注满酥油便成为一个灯盏。这种灯盏每人至少要做百盏,多者不限。因为宗喀巴活了一百零八岁,是个长寿老人,所以人们做许多的佛灯,虔诚之余,也是为了给自己讨个吉利。这样一来,敖包上的灯盏就上上下下插得满满的。
当大家都把各自的灯盏点燃后,敖包就变成一座灿烂的灯山,美丽壮观。此时,大家在灯山下跪围一圈,祈祷宗喀巴佛爷慈悲恩典,赐给我们长命百岁,保佑众生健康平安。然后围绕登山顺转三圈,各回各家喝茶吃饺子。
(2)察哈尔蒙古族
察哈尔蒙古的佛灯节与卫拉特蒙古部的还有区别。在察哈尔地区,灯盏是把莜面用放了砂糖的奶水搅起来捏成的,把芨芨草棍上缠上新棉花,插进每盏灯里作为灯芯。再用黄油一盏一盏灌满。
以家庭为单位,每家至少也捏几百盏,家富的捏几千盏,都一圈一圈摆在铜盘或木盘里。晚上星宿全了以后,把佛灯搬出来,从佛包开始,居室、凉房、羊圈、羔棚,都要摆上。每人手拈一柱燃着的黄香,在长者的带领下,用它把所有的佛灯一起点燃。顿时浩特灯火通明,倘若佛祖居住的灵界般金碧辉煌。
接着大伙都集中到一个大户人家,围绕火撑子坐个圆圈念玛尼经。再炖上一锅鲜美的羊肉。一圈玛尼经念完了,锅里的羊肉也煮熟了。大家一起分享这佛祖赐予的神食。吃喝以毕,各自回家睡觉。
(3)巴林蒙古族
巴林蒙古族在这天要做一种叫“蒙利森巴达”的点心,做法是将炒米碾成碎米,用黄油炒后加入红糖,在“琶纳” (做奶豆腐的模子)内压成硬块,然后按四方形和三角形切开,互相送礼。
在大人们念玛尼时,孩子们在有灯的地方跑来跑去,追逐嬉戏,玩得十分开心。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仍然是最活跃的人物,当人们还在梦乡的时候,他们已经争先恐后爬起来,三五成群,吵着闹着,到各家去抢吃佛灯。
因为这时的佛灯芯已经燃完,油也耗干了,黄油在燃烧的时候已经渗进了灯盏,灼热的火光又把灯盏燎黄烤熟。佛灯本来就是糖、奶、面做的,自然是一种比较别致的风味小吃。而且大家祭拜的是长寿的佛,所以应该尝尝灯节的口福,大人们也都要尝的。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察哈尔的佛灯会,四九年以后就陆续中止了。卫拉特虽延续至今,但已经失去了原滋原味。没有到出奔跑着抢佛灯的孩子,也很少看见那种灯火通明的盛景了。

中国风水大师

微信公众号